中共扬中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报告(摘要)-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
信息来源:江洲清风网 发布时间:2012-12-25 17:04:00 浏览次数:4974
加快转型升级 加速产城融合 为夺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面胜利而努力奋斗
今年工作的回顾
1、经济运行难中有进。全年预计(下同)完成gdp360亿元,可比增长13.5%,人均gdp突破10万元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.5亿元,增长15%;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,增长33.3%,其中工业性投资120亿元,文化产业投资5.5亿元,分别增长20%和170%;实际利用外资1.66亿美元,新增民营注册资本70亿元;新增社会融资总量116亿元,产业及城乡建设项目供地4600亩,工业用电量超10亿千瓦·时。
2、转型升级成效明显。工程电气、新能源、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,占工业经济比重超过80%;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72%;服务业投资26亿元,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%;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84.5%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,总数达到62家;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.8%。新增国家“千人计划”2人、省“双创”计划7人、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。
3、城乡面貌显著提升。全年城乡建设投入达40亿元。泰州大桥建成通车;新238省道(新坝-八桥段)、江洲西路市容管理示范路全面建成;园博园基础设施和展馆建设分别完成80%和50%的工程量;博联商贸广场 (一期)、扬子城市广场建成投运,雨润中央国际广场、港东南路商业步行街加快建设,累计新增商业经营面积76万平方米;扬中三桥、奥体中心、新高级中学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。新坝镇、油坊镇两个新市镇初具规模,新增7个试点新社区。全市拆迁总量达52万平方米,在建安置房面积60万平方米,竣工18万平方米。生态市创建通过国家级验收,“创卫”通过省级考核和技术评估;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超过50%,创成“省三星级康居乡村”8家。
4、民生事业持续改善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.6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.8万元;人均居民储蓄余额5.7万元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覆盖率、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均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;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40元和380元;慈善基金总额突破2亿元,全年发放慈善救助金420万元。市档案馆创成国家一级馆,“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”创建通过省级督导,村(社区)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,城乡公交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一公里半径全覆盖。“三解三促”、“民意警务”活动扎实开展,“四个一”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在全国推广,被评为首批“省法治建设示范市”。
5、党建活力不断增强。市、镇两级人大、政府以及市政协圆满完成换届,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。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有效,基层精神文明创建典型案例在全省交流,被评为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 (市、区)”。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成效显著,荣获“省村级‘四有一责’建设示范市”称号,新坝镇党委被评为“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。惩防体系进一步完善,开通“12345”公共服务热线,在全国首家实现村级纪委全覆盖,在全省率先建立镇级公共资源交易站,创成“省农村集体‘三资’管理优秀县(市)”。
明年形势和目标任务
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: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,扎实开展“对标找差、创先争优”活动,全力推进“桥港兴市、创新强市、生态立市、富民安民”四大战略行动,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,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,在镇江、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。
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:加快转型升级,加速产城融合。
按照这个总体要求,对照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,明年主要目标任务是:
——争先发展,着力形成 “加速度”。gdp408亿元,增长13.5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亿元;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,增长25%;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,增长20.5%。
——创新发展,着力增强 “创造力”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73%;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件;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3.5%;农业现代化水平90%。
——绿色发展,着力建设 “生态岛”。全力以赴创成全国生态市,“创卫”工作通过国家级考核评估。全年城乡建设投入70亿元以上;单位gdp能耗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;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%以上。
——统筹发展,着力提升 “幸福感”。人均储蓄余额保持全省前3位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.4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2.14万元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.8%以下;法治建设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保持全省领先。
明年工作重点
(一)放大桥港优势,强力推进产业高端化。
1、加快产业高端发展。致力打造高端化的先进制造业。工程电气产业,形成从发电控制到用电终端的智能化产业链;新能源产业,重点向层级高、效率优、技术新的高端组件,以及系统集成应用延伸;装备制造业,大力发展高技术、高附加值的海洋平台、港口机械等海洋重装产品。致力打造高品质的现代服务业。加快技术研发、现代物流、交易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;编制完成旅游业发展规划,依托“三园两岛”,打造长三角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;以主城区为中心,做强新型商贸、现代科技金融等城市经济业态,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共同繁荣。致力打造高水平的文化产业。放大“中国河豚文化之乡”的品牌效应,精心筹划举办第十届“中国河豚美食节”;建成渡江文化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,开工建设新广电中心,大力推进国际影视城等新引进项目,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.5%。致力打造高效益的现代农业。加快现代渔业产业园、蔬菜产业园和长江渔文化生态园 “三大园区”以及秧草、菜花、特种水产“三个万亩产业基地”建设,不断提升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。
2、加快重大项目建设。强化招商选资。明年力争有1个百亿元以上项目落户,引进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的重大项目10个以上。强化项目推进。全力做好雷公岛高端度假区、天舜金融科技广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;按期开工国电长江风电、有能智能输变电设备等项目;加快大全智能电气开关、中海粮油、电气工业品城等项目的投产达效。强化项目服务。在推进重大项目的同时,高度关注小微企业的发展,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、生态环保要求、节约用地标准的中小项目,政策优先倾斜、资源优先供给、服务优先保障。
3、加快园区水平提升。优化园区布局。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,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。加快功能开发。经济开发区加快在手重大项目建设,完善口岸服务中心、污水处理厂扩容等配套设施,进一步增强实力、升档进位;省级高新区要尽快获得批准,加快重大项目推进、重点企业培育和重要研发平台建设,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电气产业园区。创新运行机制。建立完善经济开发区 “党工委 管委会 总公司”的发展模式,明年融资规模要确保10亿元以上。
(二)坚持创新驱动,强力推进企业国际化。
1、强化人才引领。大力推进“江洲博士百人工程”,培养、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团队,全年引进“千人计划”4名、省“双创”人才10名、研究生100名。实施新一轮“百名企业家培训”工程,国外培训企业家50人以上,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和高层次管理人才、技术人才。支持企业设立总部大厦、研发大楼,优化吸纳人才的平台,提高优秀人才的使用效率。全年新增国家级创新载体1家,省级创新载体5家,博士后工作站1家,开工、在建科技孵化器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。
2、鼓励自主创新。加大科技资金投入,全面落实科技减免税政策,积极引进创投、风投以及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科技金融机构,为科技创新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,确保科技投入增幅高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5%以上。支持重点企业申报或参与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、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,全年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0个以上,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0个以上。
3、创新企业运作。鼓励外向度高的智能电气、装备制造企业设立海外公司,引导光伏企业加大 “第三方出口”,不断提升“扬中制造”的国际市场占有率,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.5亿美元,其中出口4亿美元。支持有条件企业通过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,加强与国外知名企业的项目合作、资本合作和技术合作,不断拓展发展空间。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,重点支持大全、中电等海外上市企业发展,培育一批扎根扬中的“国际巨人”。
4、做强企业方阵。引导企业通过合资、合作、参股、并购等方式,打造一批主业突出、竞争力强的“领军企业”、“示范企业”。明年,规模企业总数确保380家、力争400家,其中亿元企业突破120家,30亿元企业10家。加强对企业上市的指导和服务,确保2家企业上市材料报国家证监会、3家企业规范化股改到位。鼓励企业申报名牌产品、著名商标,参与行业标准制订,培育省级品牌15个以上、省级区域名牌1个。组织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,新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以上。
(三)秉持生态理念,强力推进城市现代化。
1、科学编制城乡规划,展现扬中之“秀”。对照精致、秀美、现代、大气的标准,修编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,深化西城区和滨江新城等控制性详规,构筑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新格局。做好泰州大桥互通、扬中三桥道口区域以及滨江新城、三茅大港景观带等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,为优质资源留足升值空间。加快镇村规划编制,完成新社区、村庄居民点规划编制,确保城乡规划实现全覆盖。
2、全力办好园博会,展现扬中之“韵”。紧扣“水韵芳洲·新园林”的办园理念,探索湿地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新理念、新模式,打造生态型、节约型城市园林典范。推进园博园周边商业开发,完成迎宾大道、园博大道、长江路拓宽改造等配套交通设施建设,加快西沙岛休闲养生基地和国际影视基地建设,建成“中国河豚岛”景观塔。
3、加快城乡建设步伐,展现扬中之“新”。建成奥体中心、新高级中学、滨江公园、明珠金陵饭店、君泰大酒店;有序推进滨江风光带、港东南路商业步行街建设,全年新增商业开发48万平方米以上。加紧各类安置小区建设,全年在建76.7万平方米、竣工交付19.6万平方米。深入推进“大城管”体系建设,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机制,构筑优秀的城市管理新格局。
4、加快交通设施建设,展现扬中之“畅”。修编全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,为畅通城市 “血脉”提供指引。加快238-338省道接线、扬中三桥及接线工程建设,启动滨江大道、长江路东延、翠竹北路、雷公岛直达通道建设,完成238省道油坊接线、扬子西路和春柳北路延伸段建设。建成公交主枢纽和明珠广场、文景广场次枢纽,实现城乡公交客运智能化,每万人公共车辆拥有量达到15标台。
5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展现扬中之“绿”。加大河道疏浚整治力度,加快兴隆污水处理厂、东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,着力解决水系不畅、水体不净等问题。继续实施“绿岛工程”,确保林木覆盖率达21%,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3.5%。举全市之力开展生态创建,确保全国生态市获得国家级授牌,国家园林城市申报成功,创卫工作通过国家级考核评估。大力整治小化工、小电镀、小印染企业,坚决淘汰落后产能,万元gdp能耗进一步下降。
(四)统筹城乡发展,强力推进整岛一体化。
1、打造一体化的创业就业体系。坚持以创业就业促增收,积极打造“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”,多举措鼓励全民创业、促进充分就业,确保全年帮扶创业1200人,带动就业6000人,新增创业孵化基地32万平方米;加大农民创业就业扶持力度,力争 “农民创业园”村域全覆盖;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,重点培养现代农业、服务业紧缺人才,为农民变“市民”提供智力支撑,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4200人以上。
2、打造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。
扎实推进各类社会保险的提标扩面,城乡基本养老保险、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9%以上;做好被征地农民、“新市民”的保障工作,努力实现“即征即保、应保尽保”;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,逐步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待遇;全面推行社会保障“一卡通”。创成省 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市”和省“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”;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,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;加快建设整岛“15分钟文化圈”,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“广场文化”;深入开展省“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”创建,建立完善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。积极发展老龄事业,加快建设新社会福利中心,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村(社区)全覆盖。
3、打造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体系。
强化社区“两网”建设,加大和谐社区建设力度,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均达到100%。深化“四个一”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设,推动“四项排查”常态化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强化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,加大各类社会矛盾调解力度,确保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%以上。深入推进军地军民融合式发展,确保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“七连冠”。
加强党的建设
1、坚持解放思想,让“善创新”成为扬中精神的核心要义。要推进思路创新。把学习十八大精神作为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,不断形成新的认知成果,拓展新的工作思路,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更多的“扬中创造”、“扬中特色”。要推进实践创新。大力弘扬以“四千四万”为内核的创新创业创优精神,在桥港兴市、创新强市、生态立市、富民安民等方面多思考、多谋划,让创新成果闪耀在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。要推进制度创新。针对征地拆迁、环境保护、城市管理等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,不断创新变革管长远、重实效的体制机制,使要素保障更加有力、社会发展更加有序。
2、鼓励实干兴业,让“敢担当”成为党员干部的鲜明特征。要强化担当责任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走在发展的第一线,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做到言必行、行必果。要强化实绩导向。干部的能力要用抓项目、抓投入的实绩来衡量,在实干中发现干部、培养干部、引导干部,以工作的实绩来鉴别“老实人”、锻炼年轻人、选出领军人。要强化督查问效。建立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督查问效机制,完善中层干部个人效能档案,优化机关作风评议长效机制。
3、牢记民本宗旨,让“谋民利”成为开展工作的第一追求。要密切联系群众。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了解群众想什么、盼什么、要什么,掌握最真实的民情。要真情服务群众。深化“四个一”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设,大力推行城乡党建统筹共建“四联”机制,完善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;强化农村基层组织“四有一责”建设,在村(社区)党组织换届中扩大直选面,引导全市广大党员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。要充分凝聚群众。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,以建设“最美扬中”的共同目标,巩固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,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“精气神”,凝聚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合力。
4、筑牢思想防线,让“守清廉”成为干事创业的重要保障。要优化工作作风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“八项规定”,改进文风会风,提高行政效率,开短会讲短话、力戒空话套话;厉行勤俭节约,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提升公信力、执行力,以作风正党风,以党风赢民心。要筑牢拒腐防线。以惩防体系建设为主线,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各项制度,努力解决产生腐败的深层次问题;以廉政文化建设为抓手,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,营造“尊廉崇廉”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。要纠正不正之风。从严惩治违规违法行为和腐败分子,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,形成干净干事、干事成事的氛围,确保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。